园林B体育APP下载专业必看——拙政园艺术特色分析(下)

作者:小编    发布时间:2023-08-18 09:52:08    浏览:

[返回]

  说起古典园林的山,大部分人想的都是湖石假山、黄石假山等以石堆山之景。大一点的如寄畅园的案墩假山,沿惠山余脉绵延,隐藏在树林间,难以见其全貌。

  西山较大,形状顺水型蜿蜒,山顶建有长方形的“雪香云蔚亭”。东山较小,呈三角形,山北建有六方形的“待霜亭”。

  北面植被丰盛,道路狭窄,具有自然野趣。南面水面开阔,荷花盛开,多了些文人雅兴。

  山上植被茂密,岸边散植灌木藤蔓,山坡种植柑橘、梅花,虽在江南,但气质颇“寒”。

  山虽不高,但石阶陡峭,蜿蜒曲折,算不上好登。草木漫过缘石,平添了几分野趣。登上山顶,却没有想象中的视线开阔,处处被常绿乔木遮掩,但与建筑的对景,都一一保留。

  以这种视角来看,拙政园中园“一池三山”的格局仍有部分保留。造园风格仍保留着宋朝遗风。

  “缀云峰”位于东园兰雪堂后的土山上,如天云下坠,又漂浮不定。周边没有支撑,似倒伏又站立,移步异景,点缀恰当。

  以小编的观察来看,拙政园并没有把造景的重心放在置石上。因此,除了东园、西园有部分置石之外,中园大部几乎没有置石景观。这与大多数的江南私家园林并不相同。

  拙政园建造时间较早,元朝就已经成型,风格上,深受宋朝影响,以山水格局为主,简远、舒朗,并不拘泥于明清时期的精雕细琢。

  水体:拙政园水体面积6亩,约占全园面积的五分之三,在寸土寸金的苏州城内,可谓是十分阔气了。

  东西中三园,都以水为中心造景。因此,连通而成的水系四通八达,纵横交错,虽在园内,却有一种街巷之间的感觉。

  小编个人十分喜欢小飞虹、小沧浪两处景点。因为水本是静态的,但配合着长廊建筑,却有了腾空而起、乘风破浪之动感,再加上微风袭来,水面波光粼粼的效果,令人拍案叫绝。

  前一期文章已经提过,拙政园将自然中的“影”引入园中,参与造景,而“影”的引入也离不开水。

  平静的水面,映衬出岸边的倒影,形成的镜面效果,能增加空间的纵向距离,也不至于显得拥挤。

  拙政园中的植物丰富多样,装点着建筑、山石、廊桥等处。这些植物表达了人的理想品格和意志,体现“一花一草见精神”,并以此作为景点的主题或意境。

  海棠春坞:海棠春坞栽植的西府、垂丝、贴梗,3 株海棠,栽植于围墙边,配合着山石花台,造就了“一枝气可压千林”的气势,达到“姿色占春荣”的繁荣景象。

  枇杷园:枇杷为吴中地产,色黄如金。“东园载酒西园醉,摘尽枇杷一树金”。枇杷园内栽植十几株枇杷树,象征殷实富足,每一果实内含一至数颗坚核,又象征子嗣昌盛。

  芭蕉:常常与孤独忧愁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蕉叶半黄荷叶碧,两家秋雨一家声”。夜雨打芭蕉,更增添园林意境,突显声音之美。

  竹:“竹径通幽”,“移竹当窗”,“粉墙竹影”是竹在拙政园的造景应用,因竹的高雅、纯洁、虚心、有节、不畏霜雪等特点与中国传统的审美趣味、伦理道德意识契合,被人格化,象征着虚心谦和、高风亮节、坚贞不屈的操行,其笔直凌霄的形态与人格正直在结构特征又相对应。

  海棠:园内有文徵明亲手所植紫藤,距今460年,雅称“文藤”。藤枝累挂,阳春三月,香花串串,绽放珠光宝气。

  建筑是古典园林的要素之一,参与园中造景,也常常成为景点的中心和观景的视点。

  B体育APP下载

  建筑的形式、功能多种多样,但不管何种建筑,其建设布置都有园主人的安排和用意。

  因其常作为园主人会客、处理日常事务的场所,所以建筑体量偏大,格局规整,常常能起到控制视线的作用。同时,深处水岸的厅堂常常有收景、聚景的效果。

  “兰雪堂”位于东园入口,为入园第一景。坐北朝南,三开间。堂名取意李白“独立天地间,清风洒兰雪”诗句,象征主人潇洒如风、洁净如兰雪的高尚情操。

  “远香堂”是中部的主体建筑,是一座四面厅,面水而筑,面阔三间,高大宽敞。堂北池内广植荷花,取宋代周敦颐《爱莲说》“香远益清”之句名为“远香”,借喻园主人“出淤泥而不染”的高尚情操。

  为了使自身的体量不至于影响水景效果,“远香堂”利用平台退水数米,削弱自身的侵略感。又将三面水景,尤其是荷花之景,收至檐下,向室内延伸。“四面有山皆入画, 一年无日不看花”。

  “玉兰堂”是一处独立的幽静庭院,是会客与处理日常事务的主要场所。玉兰堂曾名“笔花堂”,“梦笔生花”也是文人对创作灵感的一种追寻。

  拙政园中的亭子不仅具有意向性,突显造园意境,同时还对空间有极强的控制力。

  “荷风四面亭”抱柱联为“四壁荷花三面柳,半潭秋水一房山”。春柳轻,夏荷艳,秋水明,冬山静,荷风四面,四季皆宜。

  亭子位于中园西侧水面中心,景致如名字所写,池塘的荷花四面开放,微风吹拂,荷香四溢。亭子飞檐出挑,红柱挺拔,基座玉白,“纳千顷之汪洋,收四时之烂漫”。

  “雪香云蔚亭”, 建在湖中的小岛上。既是赏景的好去处, 又是重要的点景之笔, 在拙政园中部的风景结构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夏天, 这里林木苍翠, 幽篁丛生, 亭额题款“山花野岛之间”, 联对:“蝉噪林愈静, 鸟鸣山更幽”, 烘托出幽深、宁静的气氛。

  “待霜亭”位于东山山顶,东山植物丰茂,水草肥美,但相对幽静。山上种植柑橘,配合“荷风四面亭”的荷花,“雪香云蔚亭”的梅花,体现春、夏、秋的三季景象。以亭名“待霜”,体现冬季景象。

  “宜两亭”是踞于假山上的六角形亭,是邻借的典范。白居易诗“明月好同三径夜,绿杨宜作两家春”,比喻邻里间的和睦相处。典故内容阿左不做介绍,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自行查阅。

  从建筑名字,便可看出,此处是借景之地。亭伫立假山上,六面开窗,可眺望中园水景,也可在中园远借此景,以此做到“两园相宜”。

  “与谁同坐轩”依水而建,又称扇亭。取意宋苏轼《点绛唇·闲倚胡床》词“与谁同坐?明月清风我”,抒发园主超脱世俗、清高孤傲的“风雅”性情。

  扇形窗洞两旁对联:“江山如有待,花柳更无私”出自杜甫《后游》,唤起人们对大自然的热爱。

  被挡在其后的“笠亭”(浮翠阁)恰如一顶箬帽,朴素无华。俨然一戴笠渔翁垂钓,悠然自得。扇亭、笠亭合二为一,浑然一体,体现江南建筑的精致典雅。

  夏季去难以见到“两亭合一”的盛景,亦或是说,如今树木岑天,遮蔽了古人留下的心思。小编从网上摘取一张老图,欣赏着再难一见的景色。

  拙政园的亭子实在过多,小编在这里不过多赘述。不是因为这些亭子景致不好,而是实在因为篇幅有限,小编只能挑选自己偏爱的亭子细讲。剩下的,放图!

  馆:馆通常指招待宾客居住的房屋,古时候主要具有住宿的功能。但也可在其中读书、作画。因此,相比做堂,馆的体量偏小,更具有情趣。

  “玲珑馆”坐东朝西,卷棚歇山。因翠竹美石而得名,再现“月光穿竹翠玲珑”的意境,是幽静的闲居、读书之处。玲珑馆室内正中悬有“玉壶冰”横匾,用“清如玉壶冰”借喻主人的心境。

  北厅因池养三十六对鸳鸯而得名,供男主人夏天纳凉;南厅因窗前种植十八株曼陀罗花而得名,供女主人冬天取暖、待客用。

  卅六鸳鸯馆是张履谦听昆曲的地方,蓝色法兰玻璃给室内增添清凉之意。馆内顶棚采用弓形和弧形椽子,创造“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的音响效果。

  在私家园林中设置舫,通常为表达园主人的进取之心。如之前退思园一文中提过的闹红一舸。

  “香洲”是舫式结构,三面环水,一面依岸,似一只官船在荷花丛中徐徐而行。“香洲”集亭、台、楼、阁、榭五种建筑类型为一体,船头是台(荷花台),前舱是亭(四方亭),中舱为榭,船尾是阁(野航阁),阁上起楼(澄观楼)。

  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诗“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日散发弄扁舟”,借此体现园主悠然自在泛舟湖上的隐居生活。

  阁:楼阁是园林中的高层建筑,通常是观赏的中心,能起到控制视线、汇集视点的作用。为了强化楼阁自身的高度,建筑一般设置在水边或者假山上,增大观赏角度。

  “见山楼”是江南风格的民居式楼房,重檐卷棚,歇山顶,坡度平缓。三面环水,两侧傍山,通过曲折的廊桥进入底层,上楼要经过爬山廊或假山石级。登临可将中部美景尽收眼底。外形好似苍龙嬉水,见山楼是龙头,爬山廊是龙身,云墙是龙尾,门洞是龙嘴,曲桥是龙须。

  “留听阁”是单层阁,体型轻巧,四周开窗,阁前置平台,两面临池。赏池中荷花初、盛、残、败四时之景。取唐李商隐《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诗意而名。

  “浮翠阁”是八角形双层建筑,立于西园假山之上,山上林木茂密,绿草如茵,建筑似浮动于翠绿浓荫之上,因而得名。建筑本事静景,赋予“动”的名字,加上阁楼四面的观赏角度,却有了些向上之势。

  作为“中国四大名园”之一,拙政园既有唐宋的舒朗,也有明清的精致,既有皇家园林的大气,又有私家园林的小巧。

  他横跨古今,他包罗万象。他不仅仅是一座园林,还是中国文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是民族的文化符号。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