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体育官方入口设计理论 常用的造景手法(下篇)

作者:小编    发布时间:2023-08-18 09:52:41    浏览:

[返回]

  在园林中,因借自然,模仿自然,组织、创造供人观赏游览的景观称为造景。 中国园林自南北朝以来,发展了自然山水园,园林造景常以模山范水为基础,“得景随形”, “借景有因”,“有自然之理,得自然之趣”,“虽由人作,宛自天开”。根据造景的要求,在视力所及的范围内,将好的景色组织到园林视线中来的手法,称为借景,“借”也是“造”的一种方式。计成在《园冶》中有:“园林巧于因借,精在体.....借者园虽别内外,得景则无拘远近,晴峦耸秀,绀宇凌空,极目所至,俗则屏之,嘉则收之。”明末清初李渔对借景也有独到的见解,他主张“取景在借”。陶渊明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南山是借景,而且是悠然而借。杜甫诗“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诗中的“西岭雪和“东吴船”既是框景,也是借景。借景能扩大园林空间,丰富园林景色。

  借景方式通常可分为直接借景和间接借景两种。1.直接借景直接借景就是将可借取的景物巧妙地组织到有利视点的画面中来,使空间景象层次丰富,视线舒展,扩大空间感。直接借景的处理手法可因距离、视角、时间、地点等不同而有所不同,包括近借、远借、仰借、俯借和因时而借等多种方式。(1)近借近借是指将园内邻近的景物组织进来。在有景可借的空间界面通过开辟透景线,将邻近空间的景物纳入空间构图的画面中。苏州沧浪亭外靠苏州河,因园内缺乏水面,在园林布置时,沿水面设假山驳岸,上建复廊,透过复廊漏窗,使园内外景色融为一体,在不觉间将园外水面组织到园内。

  苏州沧浪亭苏州拙政园的宜两亭是邻借的范例。拙政园西部原为清末张氏补园,与拙政园中部分别为两座园林,此亭建在紧靠中部别有洞天的黄石假山上。因为原来该亭两边分属两个园主,不能相通,便建造了高居山巅的小亭,“宜两”的题名便点出了造园家的目的一坐 于亭中,B体育一亭尽收两家春色,为我所赏。

  苏州拙政园的宜两亭(2)远借远借是指将园外的景物组织进来。如北京颐和园借玉泉山及西山,苏州寒山寺登枫江楼可远借狮子山、天平山及灵岩峰。无锡寄畅园中,人在环翠楼前南望,可以见到树丛背后的锡山和山上的龙光塔。在苏州拙政园的梧竹幽居亭中向西望去,可以见到远处的北寺塔,塔成了此处的远景。

  瘦西湖远借大明寺塔(3)仰借仰借是指借高处景物。如宝塔、高楼、山峰等,甚至白云飞鸟、明月繁星。如北京北海公园借景山、南京玄武湖公园借钟山,均属仰借。仰借视觉较疲劳,观赏点一般宜有休息设施。

  南京玄武湖公园借钟山(4)俯借俯借是指登高处之景色。如登杭州六和塔展望钱塘江的景色,登西湖孤山观赏湖上游船及湖心亭、三潭印月。俯借观赏点一般宜有安全设施。

  (5)因时而借因时而借是指根据时令的变化而借人不同的景色,利用一年四季、一日之时大自然的变化和景物配合组景。主要是借天文景观、气象景观、植物季相变化景观和即时的动态景观。以一日来说,有朝借旭日,晚借夕阳。就一年来说,有春借桃柳,夏借塘荷,秋借丹枫,冬借飞雪。如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曲院风荷,河南嵩山的嵩山待月,洛阳西苑的清风明月亭,都是通过因时而借组景的。杭州西湖平湖秋月一景的主建筑上有一副楹联“穿牖而来夏日清风冬日日,卷帘相见前山明月后山山”,同一景点借入了清风、丽日、青山和明月,可谓因时而借的佳作了。

  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2.间接借景间接借景是一种借助水面、镜面映射与反射物体形象的构景方式,由于静止水面能够反射物体的形象而产生倒影,镜面或光亮的反射性材料能映射出相对空间的景物,所以,此借景方式可使景物格外深远,有助于丰富自身表象及四周的景色,构成绚丽动人的景观。

  北京玉渊潭公园水面倒影出中央电视塔四、抑扬手法明代唐志契在《绘事微言》中说:“善露者未始不藏,善藏者未始不露....若露而不藏,便浅而薄。”中国园林艺术的传统反对一览无余的景色,主张“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先藏后露的构图。西方园林其主轴常直达进口,游人进园就可以立刻看到全园的精华所在,其构图中心和高潮主要是采用主轴和透景线来强调,使主景一开始就露出来,法国凡尔赛宫苑就是一个例子。中国园林的主要空间和高潮并不是一进园就展现在眼前,而是采用欲扬先抑的手法来提高主景的艺术效果。这种空间构图受陶渊明的《桃花源记》的影响很大。《 桃花源记》描写的景色:“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人,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豁然开朗、别有洞天的主景处理方法,在中国古典园林中运用得很多。

  在园林构景中,为了更好地展现景物,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直接、无保留地将景物完全展现,以形成视线的高潮和归宿,这种处理方法叫做对景;另一种是以含蓄、隐晦的方式使景物藏而不露、欲扬先抑,这种处理方式叫分景。1.对景在构景手法中,将有利的空间景物巧妙地组织到构图的视线终结处或轴线的端点,以形成视线的高潮和归宿,这种处理方法叫做对景。对景有正对和互对两种方式。(1)正对在视线的终点或轴线的一个端点设景称为正对。在道路、广场的中轴线端部布置景点,或以轴线作为对称轴,在规则式园林中使用较多。这种布置能获得庄严雄伟的效果,使其成为主景。如北京景山公园中的景山和景山上的五亭,不仅是景山公园的对景,能开门见山,开门见亭,而且是故宫中轴线上的对景。步出故宫的玄武门向前望,景山和景山五亭便迎在前方。

  (2)互对在视点和视线的一端,或者在轴线的两端设景称为互对。在园林中,常在轴线或风景视线的两端设景,两景相对,互为对景。如北京颐和园中的佛香阁、龙王庙和知春亭,苏州拙政园的远香堂和远香堂对面假山上的雪香云蔚亭,苏州留园中的涵碧山房和对面假山上的可亭,都是互为对景。对景的处理可对称严整,可自由活泼,根据具体的条件和要求而定。

  2.分景中国园林宜含蓄有致, 忌一览无余,所谓“景愈藏,境界愈大”。园林造景也不会让人一走进门就看到最好的景色,最好的景色往往藏在后面,这叫做先藏后露。所谓分景就是以水、植物、建筑及小品等在某种程度上隔断视线或通道,造成园中有园、景中有景、岛中有岛的境界。分景依功能和艺术的不同,可分为障景与隔景。(1)障景又称抑景,其本身也是一景。在园林中凡是能抑制视线、引导空间转变方向的屏障景物均为障景。苏州拙政园,在进入腰门后,迎面布置假山,山上布满奇峰怪石、藤萝荆棘,挡住了视线,挡住了去路。但绕过假山, 竟是一湾池水,远香堂、南轩、香洲等景呈现眼前。所谓欲扬先抑,欲露先藏,造成“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

  障景多设于人口处,并高过视线,景前留有余地,供游人逗留、穿越。障景的布置宜自然,多采用不对称的构图,构图宜有动势,以便引导游人前进。障景不但能隐障主要景色,本身又能成景。有时障景也可用来隐蔽不够美观和不能暴露的些地区和物体。障景因使用材料不同,可分为山石障、照壁障、 树丛障或几者结合的处理。

  树丛障(2)隔景凡将园林分隔为不同的空间、不同的景区的景物称为隔景。隔景能丰富园景,使各景区、景点各具特色并避免游人的相互干扰,隔断部分视线和游览路线,使园景深远莫测,增加构图变化。如上海豫园的四个景区,都用龙墙相隔,墙上或开漏窗,或置砖雕,使各区间景色透过门廊漏窗,时隐时现,使水面有分有聚,有隔有通,造成了深远曲折的景观效果。隔景有实隔、虚隔之分,也可虚实并用。实墙、山石、建筑等的分隔为实隔,水面、漏窗、通廊、花架、疏林、山谷等的分隔为虚隔,水上设堤桥、墙上开漏窗等的分隔为虚实隔。如苏州沧浪亭临苏州河处设复廊,复廊上开设漏窗,既可因借苏州河,同时从园外也隐约可见园内景色。

  所谓虚实之隔,主要以视线能否通透为度。虚者视线通透,空间隔而未断,能相互联系。如北京颐和园昆明湖,湖面广阔,用苏堤、桥梁、岛屿等来划分,造成若断若续的景面,泛舟湖上,总有游不尽看不完的境界。

  北京颐和园昆明湖四川成都的桂湖公园,湖上穿插了好几道柳堤,也是采用虚分的手法,增加景观的深远和层次。

  上海豫园则基本上采用实分的手法,各个景区的布置因而可各异其趣。中国古典园林有些由许多三合院、四合院组成,各院之间也常用隔景手法来处理,或实隔或虚隔,根据不同的要求而定。五、前景的处理手法1.框景用类似画框的门、窗框架或由乔木树冠抱合而成的自然空框,将远景包围起来,使游人产生错觉,将现实风景误认为是-一幅嵌于镜框中的图画,因而将自然美升华为艺术美。这种利用景框所观赏的景物称为框景。

  框景《园冶》 中谓:“藉以粉壁为纸,以石为绘也。理者相石皴纹,仿古人笔意,植黄山松柏、古梅、美竹,收之圆窗,宛然镜游也。”李渔也谈于室内设“尺幅窗”或“无心画”以收室外佳景,也是框景的应用。苏州园林中,常以粉墙为纸,其前配以山石、植物,形成“无心画”。

  通过景框的设置,将园林景色宛然统一在一幅图画之中, 以简洁幽暗的景框为前景,使观者视线通过景框,高度集中在画面的主景上,给人以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如在扬州瘦西湖上钓鱼台的小亭中通过两个大圆洞窗,一框白塔,一框五亭桥,从框中观赏白塔和五亭桥,便有更好的艺术效果,增加了诗情画意。框景的布置,如先有景,则框的位置应朝向.最美好的景观方向;如先有框,则应在框的对景处布置景色。观赏点与景框的距离应保持在景框直径的2倍以上,视点最好在景框的中心,使景物画面落人26°的视阈内。

  2.漏景漏景由框景发展而来。框景是景色清楚,漏景则是景色若隐若现,比较含蓄而有“犹抱琵琶半遮面”的感觉。苏州留园人口处理,游人通过长长的一段光线不亮的穿廊来到主景涵碧山房、明瑟楼时,走廊正面墙上忽然开了一排漏窗,游人只能若隐若现、若断若续地看到一些主景,这种处理使主景不会一下暴露无遗,游人可以隐约看到一点,觉得有风景如画、别有洞天的感觉。漏景不仅从漏窗取景,还可通过花墙、漏屏风、漏鎘扇等取景,也可通过树干、疏林、飘拂的柳丝中取景,从树干中取漏景,宜在树干的背阴面。

  3.夹景为了突出优美景色,常将视线两侧的不理想的景观利用树丛、树列、山石、建筑等加以隐蔽,形成较封闭的狭长空间,突出空间端部的景物。这种左右两侧起隐蔽作用的前景称为夹景。如图所示,建筑人口用书带草、翠竹、古松形成夹景,引导游人视线。夹景是运用透视线、轴线突出对景的手法之一,能起到障丑显美的作用,增加景观的深远感。

  4.添景在园林中有时为求主景或对景的层次感,在缺乏前景的情况下可做添景处理,在景物前面增加建筑小品或补种几株乔木,或在景物后面增加背景,使空间层次丰富的手法。添景可用建筑、树木等,如湖中设岛可使空间层次更加丰富。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