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体育APP下载中国古典园林的山石之美

作者:小编    发布时间:2023-08-30 03:33:42    浏览:

[返回]

  是对自然山石的艺术摹写,故又称之为“假山”,它不仅师法于自然,而且凝结着造园家的艺术创造,因而除神形兼备外,还具有传情的作用,计成在《园冶》中所说的“片山有致,寸石生情”就是这个意思。中国园林常借叠石而抒发情趣,这可能是受绘画的启迪。宋代郭熙在《林泉高致》中对山的描绘:“春山淡冶而如笑,夏山苍翠而如滴,秋山明净而如妆,冬山惨淡而如睡。”很能说明寄情于物的移情作用。在扬州园林,有用石象征春夏秋冬的做法,这充分证明了叠石的某种象征或传情作用。如春石,以粉墙漏窗为背景,一峰突兀于疏竹丛中,犹如雨后春笋,象征春回大地,有万物竞春之意趣。夏石,是以峰岩耸立,盘根深厚,碧波穿流其间,苍翠蓊郁气氛极浓,生机勃勃。秋石,倚立于亭之一侧,呈暗褐色,寓意万物萧索,叶枯翠残。

  山石多以石峰的体形变化而取胜,在规模上,需要在有限的小庭院内,立数石峰,须主从分明,疏落有致。

  苏州留园石林小院,是一个以山石为主题的小庭院,院中耸立着一块石峰,体形极优美,可作为揖峰轩及石林小屋的对景。留园前院,四周散落地缀以山石,唯中央偏东数峰拔地而起,成为院内景观的重点。留园的另一冠云峰庭院,院内有三块石峰,主峰为冠云峰,作为林泉耆硕之馆的对景及景观重点,位于园的中部,东侧为瑞云峰,西为岫云峰,是次要观赏对象,体形均极优美。

  对于较小的庭院,通常以稀疏散落的石块加之玲珑俊秀的石峰来点缀空间。对于大型园林空间来讲,为避免空旷、单调和一览无余,还可借山石将单一的大空间分隔成为若干个较小的空间。借山石分隔空间与利用建筑分隔空间,其目的虽然一样,但效果却不尽相同。山石无定形,虽由人作,但毕竟属于自然形态的东西,凡以山石分隔空间,通常都可使被分隔的空间相互连绵、延伸、渗透,从而找不出一条明确的分界线。而以人工建筑为界面分隔空间,则彼此泾渭分明。两者相比,虽各有特点,但前者似乎更能以不着痕迹的方法把单一大空间分隔成为若干个较小空间。

  为了使内部生活起居深藏不外露,传统四合院民居建筑均在入口内设置影壁,借以遮挡视线。园林建筑也是这样,为求得含蓄幽深,也每每在入口处通过各种处理或使之迂回曲折,不能径直地由外而内;或借山石

  传统园林既然强调随高就低地安排建筑,园内自不便“有高有凹,有曲有深,有峻而悬,有平而坦”。为使攀登方便,必然要设置台阶或蹬道,但其形式却忌整齐而求自然,务使与山石浑然一体,成为山石的一部分。此外,计成说:“阁皆四敞也,宜于山侧,坦而可上,便以登眺,何必梯之?”这就是说有些楼阁建筑,可以从外部循山石做成的蹬道,盘回婉转和扑朔迷离。为此,凡规模较大的堆山叠石,总是力图同时达到这内、外两方面的要求。在规模较大的园林中,以山石形成的峒壑,不仅从平面上看极尽迂迴曲折之能事,而且从高程上看还力求迴环错落。这样便可以时而登临于峰峦之巅,时而沉落于幽谷之底,自下往上看层峦叠嶂,自上往下看沟壑盘迴,身临其境,如入深山峻岭。此外,这种情景还很像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所描绘的“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以至具有某种恍忽迷离的神秘气氛。

  追求自然曲折,作为中国园林的基本特点之一,几乎贯穿于造园手法的一切方面。例如园林中的水池,一般都取不规则的形状。不仅形状如此,就连池岸处理也务求曲折而忌平直。为此,多以山石做成驳岸,或以山与池相合而形成“山地”。以石做成驳岸即可加固岸基,但尤为重要的则是可以利用山石自然形态的变化而呈各种犬牙交错的形式,这样,在水与陆之间就似乎有了一种过渡,而不产生突然、生硬的感觉。驳岸的曲折要自然;石块的大小和形状搭配巧妙;要大小相间,疏密有致,并具有不规则的节奏感。

  元、明、清时期,中国古典皇家园林艺术臻于鼎盛时期,“一水三山”的组合模式更或隐或显地见于诸多苑囿。在“万园之园”的圆明园,其仙境的建构规模更为宏大,以四十景中的“方壶胜境”这个景区来看,乾隆《圆明园四十景·方壶胜境》并序写道:“海上三神山,舟到辄风引去,徒妄语耳。要知金银为宫阙,亦何异人寰?即境即仙,自在我室,何事远求?此方壶所以寓名也。”中国园林中山的类型繁多,但都“以势取形,小中见大”,或连绵蜿蜒,或峭壁悬B体育app崖,或有飞桥凌架,所反映的皆是山的气势。

  和西方相比,中国园林艺术与石头有着不解之缘。为什么中国人对石头有着如此亲和深远的审美情感呢?这与中国人的石头文化以及爱石情结有关。

  石的叠置技巧,在园林,特别在庭园中是种重要的造景素材。古有“园可无山,不可无石”“石配树而华,树配石而坚”诸说,可见,园林对石的运用是很讲究的。我国古代有关庭园用石的记述颇多,如唐代牛僧孺“置野营第,与石为伍”,宋代米元璋“呼石为友”,宋徽宗“爱石成癖”等。可见古人在庭园中对景石的钟爱。

  今天,园林用石尤广,它能固岸,坚桥,又可为人攀高作磴,围池作栏,叠山构峒,把石为坐,以至立壁引泉作瀑,伏池喷水成景。这些石材,过去均来自天然素石。能作石景的天然素石,通称为品石。这种品石中较典型的有太湖石、锦川石、黄石、花岗石等。以上品石是我国景石品种的一部分,但在园林景石中有较强的代表性。

  塑物型景石,其所选的品石素材本身就具有一定的形状特征,或酷似风物禽鱼,或若兽若人,神貌兼有;或稍以加工,寄意于形。唐代诗人白居易《啄石文》中有过这样的描述:“有盘拗秀灵邱鲜云者,有端俨挺立如真官吏人者,有缜润削成如圭瓒者,有廉棱锐刿如剑戟者。又有如虬如风,若静若动,将翔将踊;如鬼如兽,若行若骤,将攫将斗。”

  筑山型景石的特点是非常注重山型,如砌筑山峰,一般成下小上大,似“有飞舞势”之奇峰。作峰还常与岭相辅作景,把挺拔的峭峰置于“翻若长鲸”的伏岭间,对比之下,峰更峭,岭愈顺,逶迤起伏,气若巅峦。如果要使峰筑得更奇,常用岩、壁、峡、洞之手法去强化,如用两峭壁的峡峪,使峰更险;如用上伸下收的悬崖,使临水山态更奇;如用环屏立岩,岩下伏洞,使山景深邃得更有层次。灵活运用这些方法,就能较准确地抓住自然山形的特征。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