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四大园林之首拙政园你看B体育懂了多少?

作者:小编    发布时间:2023-09-27 15:07:27    浏览:

[返回]

  B体育入口因官场失意而还乡的御史王献臣,以大弘寺址拓建为园,取晋代潘岳《闲居赋》中“昔潘岳氏仕宦不达,故筑室种树,灌国鬻蔬,曰:’此亦拙者之为政也’。……吾仅以一郡倘倅退林下,其为政殆有拙于岳者,园所以识也。”意,名为“拙政园”。

  整个拙政园分为东、中、西三部分,其中中园是全园精华所在,东西花园则各具特色。

  又称,归田园居。是因为明崇祯四年园东部归侍郎王心一而得名。主要建筑有兰雪堂、芙蓉榭、天泉亭、缀云峰等,均为移建。

  中部是拙政园的主景区,为精华所在。远香堂为中部的主体建筑,位于水池南岸,隔池与东西两山岛相望,池面遍植荷花,两山岛上各建一亭,西为“雪香云蔚亭”,东为“待霜亭”,四季景色因时而异。

  原为“补园”,水面迂回,依山傍水建以亭阁。主要建筑为三十六鸳鸯馆,是当时主人宴请宾客和听曲的场所,透过蓝色玻璃窗观室外回廊起伏,水波倒影,别有一番情趣。

  苏州园林不仅是历史文化的产物,更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表现。从园林中的命名,楹联,雕刻,窗格以及花木寓情等便可一窥其二。它所主载的更多的是各朝各代的历史,思想以及文化背景。

  集园林设计于大成,借景抒情,化物为境。以下我们将从古建、意境、空间、文化、生机五个方面来解读拙政园。

  园林建筑既要满足居住氛围,又要与山水意境相结合,从而产生赏心悦目的景观。这个时候建筑在园林里的地位就显得极为重要。

  由于受到空间的限制,苏州园林以精致小巧,写意而见长的同时顾及实用性,高起的飞檐考虑的是采光的通透性,开窗则是为了让内外空间更好的相互渗透,得以流动。在追求流通的同时,又通过细致的镂窗让远近的美景尽收眼底……

  与传统的四合院方正所不同的是,苏州园林更注重于他的灵动性,在不同的亭、楼、榭、廊等之间的建筑处理手法上也各不相同,但目的却还是为了能够更好地与周围景色协调融合。

  外檐建筑处理手法丰富多样,从初进园林的芙蓉榭卷棚歇山顶、到单檐歇山顶、进而浮翠阁的八角形双层建筑……

  而在内檐装饰中,则更多的注重了与环境的协调性,常用松竹梅,琴棋书画等作为主要装饰花纹,极致清逸风雅。

  兰雪堂是东部的主要厅堂,取意于李白“独立天地间,清风洒兰雪”。兰雪堂坐北朝南三开间,大堂正中,置一副漆雕屏风相隔。南面为《拙政园全景图》,北面为一幅《翠竹图》。

  位于兰雪堂东北面的荷花池边,榭,是我国古代一种建筑形式,造型轻巧,临水而建,一半建于岸上,一半伸向水面。半架空于水波之上,赏荷观鱼的绝佳之处。

  水榭临水的门框上装有一雕花的长方形落地罩,前面池水蜿蜒,两岸上种植芙蓉花。这种在苏州园林里的造景手法名曰“框景”。于水榭中置一太湖石更显风骨雅致。

  芙蓉榭建筑线条优雅,有种亭阁端坐,戗角去似轻盈飞翔之态,整个建筑简朴而又细致,细节上却考究到极致的矛盾统一。

  坐在芙蓉榭内,满池青翠,观池中锦鲤争池,微风骤起,不远处荷叶微动,荷香四溢,不禁让人心旷神怡。

  位于芙蓉榭以北的草坪上,是一座重檐攒尖的八角亭建筑。这座天泉亭出檐高挑,宛若振翅的凤凰尾巴一样,置下而上观,仿佛整个楼阁要化羽飞去一般。飞檐高高翘起,既利于采光和通风,又富于了建筑一种动感。

  和芙蓉榭一样,与高挑的飞檐形成对比的是质朴庄重的亭阁。屋顶上的瓦片处长满青青绿草,焕发出新的生机。

  洲与舟同间,从外表上看它其实是一座船型建筑,可称为石舫或旱船。远远望去,似一只官船在荷花从中徐徐而来。值得一提的是,香洲这艘石舫由小桥,平台,亭轩,水榭,楼阁组而合成。船身分三个部分,较高的前舱为方亭,低矮的中舱为水榭,高尾舱仿楼阁。三个部分高低错落,与眼前的开景相得益彰。

  位于荷风四面亭北面的一座临水阁楼。它是一座两层楼建筑,楼上为“见山楼”,有蠡壳和合窗。下层则叫“藕香榭”由落地长廊入内,因榭前池中遍种荷花而名。春见姹紫嫣红,夏闻荷香阵阵,秋则池畔芦荻,冬时雪景怡人。

  据传此楼当时乃是太平天国忠王李秀成办公之处,细细从此楼北面观来,见山楼像龙头,爬山廊喻龙身,戗角似龙角,洞门像龙嘴,曲桥比龙须,云墙成龙尾。

  又名“听松风处”,因亭侧植有黑松数株,秋风掠过,松枝齐动而呼啸作响,声色皆备,所以是园内的看松听涛之所。阁内有一匾额“一亭秋月啸松风”,将整个松风水阁的整个意境点出。

  水阁建筑攒尖方顶,空间封闭,由廊间小门出入,其余三面采用半墙加半窗的结构。整个屋顶出檐特大,四个飞檐高耸翘起,呈飘逸轻灵之姿。

  另整个建筑不是采用规整的正南正北方向,而是斜过45度而凌空架于水面之上。

  为西园的主体建筑。这座建筑是一种鸳鸯厅形式,内部被隔扇与挂落分为南北两部份,北厅以夏天纳凉之用,南厅以冬日取暖之用。馆内主要宴请、听曲、会客、休憩之用,在建筑的四角各设有一间耳室,又称之为“暖阁”。听曲观戏,耳室可为名家休息,换妆之用;宴请宾客,耳室可为候菜之用;冬日里,耳室还可阻拦冷冽寒风。

  卅六鸳鸯馆内顶棚采用拱型状,弯曲美观的同时利用弧形屋顶来反射声音,增强音效,从而达到余音袅袅,绕梁萦回的效果。

  史书记载,补园主人张履谦钟爱昆曲,经常同“曲圣”俞粟庐先生在这里切磋曲艺,每当清唱进入高潮时,总有一种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的感觉。

  此馆还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在于,馆的四面空格上嵌有菱形蓝白相间的玻璃窗。雅致的蓝白玻璃窗,每当盛夏烈日时,阳光透过窗户变成一道道蓝白相间的光束。当你近观时,窗外的荷叶,树枝,宛如一片雪景,让人凉意顿生。

  位于西花园与中花园交界处的一道水廊,南段从别有洞天入口,到卅六鸳鸯馆止;北段止于倒影楼,悬空于水面之上。白色连廊像一条玉带一般横于湖面之上,上面缀有镂空窗洞。

  园中使用大量花窗,月洞来进行空间上的错落变化;行于中,你会发现不少颇有意境的画面,这些美景就像一幅幅画卷被收藏在了一个个精美的漏窗月洞当中。

  也许并不是很多人了解中国的山水画,了解谢赫六法,明白三远五远……对于园林的风雅鉴赏其实通俗地讲更在于两个字,想像。园林之美,更多的在于三分神似,七分意会。

  园林之中讲究的是小乾坤内造大世界。拙致园的设计对于空间的把握是非常巧妙和丰富的。采用平远的手法,让景色层层递进,步换景移,咫尺之内再造乾坤。

  叠石是园林造景中最重要的一个部份,拙致园内运用的叠石主要以太湖石为主,太湖石以其透、漏、瘦等独特风格而闻名,再加以黄石,来达到峰峦叠嶂、水岸洞窟、丘壑纵横等形态各意。

  园内小景布局,常以白墙做画,以太湖石翠竹为墨,站立于前自可让你感受到其所蕴含的大家美学思想境界。

  “池南有峰特起,云缀树杪,名之曰缀云峰。池左两峰并峙,如掌如帆,谓之联壁峰。”

  走出兰雪堂映入眼帘的便是缀云峰了。此峰形态自下而上逐渐壮大,宛如云状,玲珑矢矫,像一个巨大的屏风岿然独立于草木之中。峰石高达两丈,由大小不同的湖石叠砌而世,石上苔苔藓斑驳,古意顿生……

  此峰的用意是用来阻挡住来宾的视线,这种“开门见山”的造园手法被称为“障景”。其用意是挡门外煞气,也为藏富不露。

  位于玲珑馆东侧的独立小院,庭院中有海棠二本、榆一株、翠竹一丛。造型别致的书卷式砖额,嵌于院内南墙。以白壁南墙作纸,二本海棠,一丛翠竹搭太湖石入画,让人产生无限遐想。

  轩内主要的场地是前方的天井,开有一方小池,植有几株芭蕉,让整个园景丰富而意境深远。每逢雨季时节,想像着坐在屋内,一边吟诗作画、研墨生香,一边聆听细雨滴打在芭蕉叶上转而滴落碎石地而发出滴滴答答、淅淅沥沥的声响。

  水和桥是苏州园林的灵魂。拙政园内以水系为媒介,加以繁花绿木做穿插,辅以山丘,水榭亭阁,将每个景致完美的抒和在了一起,在划分区域的同时又顾及到了整个园林的完整连贯性。抽政园内的景观设计主要以远香堂作为延展,向东西面延扩的同时,又向内聚拢。

  园内的布局,造型及风格,极妙巧妙的运用了对比、借景、分景、隔景以及以小见大、虚实结合、层次变换等艺术手法来组织空间,将亭、阁、泉、石、花、木等元素重新布置以达到一个的理想生活状态。处闹市而知山林乐趣,在这浓缩的自然微景观里,享四季晨错更替、观春秋草木枯黄、听山水花木等变化。

  历经多朝名匠大师反复重筑,园内移步换景,有步步生花之美妙,以方寸而见大世界。时而“庭院深深深几许”,时而“人间四月芳菲尽”。或见桥影飞动、绿柳楼阁,偶见亭台倒影碧波荡漾之中,满池夏荷加以水光粼粼,宛若人行画中游,让人回味无穷。

  又名“月到风来亭”,是中园的一个主要观景点。背靠长廊、面对广池,旁植梧桐、翠竹。整个亭的与众不同之处在于四面有四个圆形洞门,洞环洞,洞套洞,立于不同角度可看到重叠交错的分圈,连圈等景观。四个洞门又好似四季风光。南面桃红柳绿,西面荷叶遍池,北面梧桐秋雨,东面梅花含蕊,一亭含尽四时美景……

  园内悟竹幽居的匾额为文徵明手迹。两边对联则是清代书法家赵之谦之笔:爽借清风明借月,动观流水静观山。动静虚实结合,说不尽江南风流。

  远香堂为四面厅,环抱于山池之间,面阔三间。原为主要宴请宾客之所,四面通透落地长窗,所有庭柱移于四面廊下,堂内空旷没有一根庭柱。透窗望去,堂外山光水色尽收眼底。

  夏日堂前池内荷叶田田,清风徐来,恰合远香堂之名。而远香堂处于整个拙政园的中园中心,东有牡丹圃,可观假山之上的绣绮亭:北有荷花池,与北山上的雪香云蔚亭形成对景,还可隐约可见待霜亭一角:西有桂花林,南有黄石假山,一年四时美景尽收眼底。

  园林既是主要赏景之地,也是生活的一个空间。园林中的亭、台、楼、阁、轩等更是园主人品茗待物,听曲抚琴,吟诗作画之所在。在这个精心别致的园林里,它可能更多的承载的是一种主人的高雅文化和品味,所谓“诗书画茶酒花”的生活便是当时文人墨客颇为追逐的一种生活方式。

  在这苏州文化的缩影中,我们可以看到当时的苏州人文,社会习惯。吃茶、听昆曲评弹、作画,以及对盆景的热爱等等。同时也通过这片园林,看到了园主人的审美情趣和艺术追求,或君子问信,或坦然豁达……

  从这些文化背景当中,你可以看出拙致园里面的所蕴含的各种苏式文化。同时园内的各亭各楼无论是从取名、到楹联、还是隐寓,都与周边的建筑花草和谐的抒和在一起,赋予一草一木新的灵魂,从而产生更加深远的意境,真正做到了寓景于诗。

  “海棠春坞”观花弹琴,“听雨轩”芭蕉听雨,“嘉实亭”尝果看竹,“远香堂”夏日赏荷,“松风水阁”看松听涛……

  位于在西园北侧池塘边的倒影楼一层。光绪年间,张履谦获得文征明《王氏拙政园记》石刻碑拓,又得文徵明、沈周遗像,为之建“拜文揖沈之斋”。文是指文徵明,而沈则是文徵明的老师沈周。

  内东西壁面嵌有文徵明《王氏拙政园记》和张履谦《补园记》,以及文、沈半身像和传记石刻。斋内北面银杏木屏门刻有清代画家郑板桥的竹石和题诗。

  园内以葱郁林木为主,加以翠竹,松梅,芭蕉等名贵花草品种来做到四季繁花常青。从园内植被当中也能看出当时拙政园各园主的风雅之情。

  荷花以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为世人喜爱。在古代也为文人雅士以清高而所追捧。拙政园内各水系相通相连,遍布荷花,亭亭于湖面,一抹绯红引人驻足。

  梅花,于中国十大名花之首,与松、竹并称为“岁寒三友”。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它代表了高洁品格,梅开百花之先,独天下而春。立于雪香云蔚亭可早春赏梅,亭旁梅树,暗香幽动。

  松树,古人将之喻有高尚的道德情操者。以苍劲古拙之态为人喜爱。松风水阁则是园内看松好去处。

  明代崇祯年间,刑部侍郎王心建造归田园居。园内有山岛、荷池、松冈、竹坞,一派田园风光。

  位于拙政园西部,各类树桩及杜鹃盆景1600余盆,其中树桩盆景700余盆。造型各异,古雅拙朴却又钟灵毓秀。大多数为苏派盆景的精品。

  拙政园自明正德初年开建,历经多次易主。园林内的建筑,造园手法含不同年代的特点,整个园区如一位温婉的江南女子,需要慢慢品味。回廊起伏、清幽雅致、水榭楼台、花木丛生、四时美景皆不同……

  人生过半,开始想要坚持一点梦想。一路行走,去看没有看过的风景,记录不一样的人生。世界那么大,让我们一起去看看。

搜索